菲戈小说网>古代言情>赤霄>第132章 一百三十二 觊觎

  两日后,平宁侯奔赴北疆。

  五月初三,扎达兰叛仲渊而出,扎鲁率领部众准备反杀,却被长羽军提前得到消息,最后只一队亲卫拼死护送扎鲁和世子冲出合围,狼狈逃往草原深处。

  捷报传回,朝堂之上再没有人对平宁侯疑心。同时,寭王在朝中快刀斩乱麻般处理后续————方崎赐死,许仁铎流放,秦高濂革职下狱,秦淮漳暂留京中,待吏部清查往年功过后再行处理。

  宣政处内,夏翊清合上奏疏,问面前人道:“顾知州觉得我该如何处置?”

  顾攸心中紧张,他在官场数年,自忖阅人无数,却终究看不透这少年亲王。半晌,他开口道:“下官全听大王吩咐。”

  夏翊清:“知白视你亦兄亦友,我同你虽未深交,但从你历年考核评语亦可看出你政绩不错,且不曾攀附,想来说那话并非心存歹意,且你所说皆是实话,你并未做错。顾知州,昔年蓟城你认识他时,他是小桑没错。可如今他是护卫北疆的平宁侯,不再是蓟城里那个只有家仇的幼童了。他在临越长大,在皇宫读书,他是大主和远国公的儿子,你明白吗?”

  顾攸颔首:“是,下官明白。”

  夏翊清抬起手来摸着案上的绿状,轻声说道:“他又打赢了一场仗,这疑虑,也该能消解了……你回去罢。”

  “大王?”顾攸惊讶抬头。

  夏翊清摆手:“你这般年岁,该寻个人看顾你了。醉酒之后,应是有人能拦住你,别让你说胡话才是。”

  顾攸立刻道:“谨遵大王教诲。”

  顾攸离开后,即墨允自屏风后出来,笑着说道:“嗯……有点儿酸。”

  夏翊清嗔道:“明之又拿我调侃。”

  即墨允板起脸,学着夏翊清刚才的语气:“他不再是你的小桑了。”

  夏翊清被即墨允这个样子逗笑,道:“我可没说那话!”

  即墨允给自己倒了一杯水,坐到椅子上,说:“话虽不是原话,但意思却是一样。”

  夏翊清起身拿过即墨允手中的杯子,笑道:“不给你水喝了。”

  “忙了这么久,连杯水都不给?怎的这般小气?”

  夏翊清将自己案前的茶盏放到即墨允手中:“万春银叶。”

  即墨允笑笑:“我喝什么都无所谓。”

  待即墨允喝过茶,夏翊清问:“如何?”

  即墨允答:“大大王托我带句话,他说人生在世,最难得的就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。”

  夏翊清长叹了一声,道:“我如今倒是真有些羡慕大哥了。”

  “还有一件事,”即墨允说,“秦淮漳在找门路,吏部有些人原本与他们父子过从甚密,还是想保的。”

  “好,那就……就再等等,暂且不必动,仔细观察就好。”夏翊清说完话,见即墨允面有犹豫,便道,“说便是了,你我之间还用这般纠结?”

  即墨允:“放我一日休沐可好?”

  夏翊清笑笑:“一日不够可以多歇几日,赤霄院又不是寻常衙门,没人点卯,你又不上朝,何必专程来求我?”

  即墨允:“你就不好奇我为何要休沐?”

  “你若想说刚才便说了。”

  “多谢。”即墨允微微欠身,往窗旁走起。

  “明之!”夏翊清叫道,“走门!”

  即墨允愣了一下,转身朝着门的方向边走边说:“翻窗习惯了,四郎见谅。”

  经州。

  许琛带着归平和平留到经州军作院去查看黑甲进度,平留甫一进入枢修院就激动异常,道:“原来我们的乌霜竟是这样做出来的!”

  归平在旁满是嫌弃:“你冷静些,怎的就这般没见过世面。”

  平留立时反驳:“你见过吗?跟郎君和我面前还端着,你累不累?”

  许琛笑道:“放你们俩出去,别在我眼前吵,耳鸣。”

  “谢郎君!”平留立刻拉着归平跑开。

  许琛自己走到了一旁,对着一名正在忙碌的“工人”低声道:“大大王安好。”

  宥王回头,笑着拍了拍身上的灰:“你怎的还亲自来了?”

  许琛:“我们借一步说话可好?”

  宥王颔首,带着许琛走到后院。许琛见四下无人,才开口说道:“我接到四大王消息时还以为他是诓我的。”

  宥王淡然一笑:“他也是不信,特意派了即墨院首来亲自确认。”

  许琛:“大大王这是何苦?”

  宥王却道:“我不觉得苦,这天底下没有比军作院再让我舒服的地方了。操纵着这些机器就能做出那样坚硬的盔甲和锋利的武器,我是真心欢喜。军作院是长羽军的后备,你们打了胜仗,我们也与有荣焉。”

  许琛看着眼前的宥王,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。

  宥王坐在廊下说:“你不必觉得诧异,起先我确实怨恨,可后来看到这些边民,看到他们对长羽军的信任和对先帝的感恩,我也就释然了。先帝不是一个好父亲,但对百姓来说他绝对是个好皇帝。我自知没有能力接手这天下,我没有魄力,没有胆量,没有雄心壮志,我确实不如四哥。”

  “四大王只是辅政。”许琛压低了声音。

  “有区别吗?八哥那么小,如今朝政皆在四哥手中。说来你或许不信,那年四哥刚得了名字,我曾对阿姨说四哥那个翊字是辅佐之意,没想到如今……”说到这里宥王笑了笑,“当然你也不必担心,我没有旁的意思,四哥辅政总比二哥登极好。”

  “宏王他……”许琛这话终究是卡在了喉咙里,不上不下,尴尬不已。

  “不必说了。”宥王道,“我知是他害的我,不过我已然不在意了。还有,我得向你道歉,那时在资善堂,我确实对你不太友好。那时我眼界太窄,耿耿于怀自己不是嫡子,既想不明白四哥为何得了嬢嬢青睐,又想不明白先帝为何会让你一个外戚进宫读书。我端着个皇长子的架子,对你和四哥都没好脸色,可这些年来反而是姑母和四哥对我多番照顾。”

  许琛道:“大王是真的想开了。”

  宥王点头:“确实。你们一家三口为仲渊疆土抛洒热血,是有不世之功的,四哥辅政也确实只为仲渊。而我就在这军作院里帮着军中做些武器装备,也算是为国尽力,对得起我这个姓氏了。”

  许琛坐到宥王身边:“大大王,四大王曾同我说过,若当年他有能力,定然会相助与你。”

  宥王:“我不后悔,也不怨恨,让他不必如此,好好辅佐天家,然后……替我照顾好纾儿。”

  许琛颔首:“大王放心,纾儿一直养在宫中,太后对他十分疼爱。“

  二人又说了些旁的,就见归平来寻,便不在多话,各自分开了。

  许琛准备回返,却见平留被人团团围住,正在详细讲解盔甲各个部位应该如何改进,说得头头是道,甚至还上手演示起来。许琛没惊动他们,插着手靠在一旁。少顷,归平拿着两片盔甲片回到许琛身边:“郎君看看这个。”

  许琛不明所以:“两片甲?有何特殊?”

  归平说:“这里有一片是平留刚做的。”

  许琛接过两枚甲片来回翻看,诧异道:“你没唬我?这机器可是需要训练才能操作的,平留第一次上手,就做出来了?”

  归平朝着平留的方向努了努嘴:“不然郎君以为那帮人为何那样?”

  许琛将那两枚甲片放在手中轻掂几番,道:“我身边怕是要出一名随军锻造师了。”

  归平:“我倒觉得,他会是小寒哥哥的锻造师。”

  许琛用手肘顶住归平肋下,道:“他敢!”

  归平笑道:“是!他不敢!”

  五月中,宥王领旨,判经州军作院。

  六月和七月,玄狼部数次侵扰皆无功而返,反而折损小半精锐。

  七月十六,平宁侯家书抵京,随家书而回的还有一只精致的铁手环。

  许琛在信中说,这是他去军作院按照当年小叔所画图纸亲自打造而成,将触发装置改为手环上的按钮,且将其中暗箭换为与骁骑卫黑甲袖中暗箭同样材质。夏翊清对这个铁手环爱不释手,拿着把玩了许久。

  是夜,即墨允进入寭王府寝殿时,夏翊清正举着手中的铁手环。

  即墨允见状道:“怎的?十年后还要拿腕箭对着我?”

  夏翊清笑笑,问:“你许久未曾这般直入我寝殿了,这次所为何事?”

  “送礼。”即墨允从递给夏翊清一张纸。

  夏翊清接过来看了片刻,无奈说道:“你这礼送的真煞风景。”

  “煞风景总比要人命的好。”即墨允叹了口气,“四郎早做准备。”

  夏翊清颔首:“暂时保密,该盯哪些地方你清楚,莫要漏了。”

  即墨允:“我明白,四郎可有打算?”

  夏翊清摸着手腕上那冰凉的铁手环,平静说道:“坐等。”

  即墨允眉梢微挑,眼前这少年人已褪去青涩和懵懂,已有能力和魄力自己做决断了,他没再多说,只道了声“保重”便起身离开了寝殿。

  白影飞过,夏翊清抬首,见方才即墨允靠过的桌上多了一盏崭新的琉璃灯。夏翊清嘴角挂上笑意,走到桌前拿起那琉璃灯仔细端详片刻。琉璃灯共有六面,灯架为玉,六方灯面皆为掐丝制琉璃福寿延年图案,定是从小叔那里抢来的。

  这些年即墨允都会给夏翊清备生辰贺礼,夏翊清总想还礼,即墨允却道不知自己生辰,且从不收礼,夏翊清试过几次,后来便放弃了。即墨允待他的好,不是几份礼物就能还清的,他们之间的情谊也早已无需以礼物为证。

  夏翊清拿着那琉璃灯小心走到桌案前,轻轻安放好后,便开始处理积压的奏疏。

  许琛已将北疆驻军训练得初有成果,轻骑、重骑、步兵、火器营以及随军锻造师都在逐渐形成规模。同时依据草原特色,在医部大本营邕城设立军医堂作为后勤之一,军医堂的郎中全数由军中拨饷奉养,平常可以收治帮助其他百姓,但战时要随军出动。

  八月,南境军报,南凉在边境以铁火开路,出其不意抢占边塞两座城池,因着南凉铁火已然精进,霍与韬不敢妄动,与南凉形成对阵之势,两座边城尚未收归。

  三日后,平宁侯带一万骁骑卫赶往南境,同时,颍昌军作院的武器装备加急送往前线。

  九月底,军作院新制的火器送到,南凉骑兵尚未到阵前就已被炸上了天,长羽军一举收复边城,还“一不小心”踏入了南凉国境之内,又“一不小心”围了他们两座城池。这两座城,恰好一座挨着南赵,一座挨着吴国。

  南赵与吴国皆战战兢兢。长羽军并未越过国境线,只日日换防练兵,喊杀声震天。南赵和吴国的使臣在仲渊与南凉之间来回奔走,四国边境紧张不已。

  十月底,南凉不堪重压,派出使臣前来和谈,平宁侯放出话来:“仲渊不接受议和,只接受投降。”

  初次和谈失败,是夜,长羽军又送了南凉士兵一片烟花。两日后,南凉又来使者,依旧无功而返。又过半月,南凉缴械投降,主帅萧定代表南凉皇帝送上国书,承诺不再侵扰仲渊土地,赔款五千万两白银,五年内付清。同时将被仲渊所围的两城再加相邻四城一并划入仲渊领土。

  南凉割让这六座城,原是与南赵及吴国的边界,如今划归仲渊,仲渊与那两国的国境线又延长许多,渐成包围之势。许琛和霍与韬一起将南境五十万大军重新整顿,在边境设立了一套完善的巡逻预警机制,并开始着手训练当初许箐提到过的“野战军”。

  军中时日过得飞快,转眼便是一年,虽然兵制改革始于北疆,但如今许琛在南境亲自督阵,且武琼军数量多,兵制改革反而比北疆更快些。如今五十万大军已小有规模,甚至还成功举行了一次颇具规模的模拟对战,对战之日火炮连番炸响,直震得吴国和南赵军营暴土扬长。如此一来,两国更不敢妄动,只固守自己疆土,不敢迈入仲渊一步。

  太康二年八月,永乾陵。

  “啪”!一只玉盏落地摔得粉碎。

  宏王暴怒:“安心守陵?!我已守了两年!他还不让我回去?!”

  内侍跪地,颤抖着说:“是……是太后的意思……太后说先帝遗诏命大王守陵,并未明旨回朝,且……且如今尚未出衰绖之期……更不该……”

  “混账!”宏王一脚踢翻了那内侍,“我必须回去!”

  内侍李木劝道:“主子,无诏入京可是大罪。”

  “大罪?”宏王冷笑一声,“谁敢给我定大罪?我是亲王!我是八哥的兄长!”

  李木微微皱眉:“主子慎言!那是天家……”

  宏王吼道:“滚!都给我滚出去!”

  这一年多来宏王多次上奏请求回京,都被留中或者打回,太后数次派人安抚,但收效甚微,只多次提醒夏翊清要小心提防。赤霄院的消息也越来越频繁,待到入了冬,便是每两日定有新的动静。

  这一夜,皇陵之中宏王反应又传回寭王府,夏翊清轻轻一笑,将纸条烧毁。安成立侍在侧,说:“已过二更五点,主子该歇歇了。”

  夏翊清轻揉过自己僵硬的肩颈,微微摇头。此时有内侍端着药进殿,安成立刻接过来说:“主子喝药罢,已热过三次了。”

  待那内侍退到一旁,安成将药送至夏翊清面前,低声道:“许侯若是知道主子病了还不好好歇着,定会心疼的。”

  夏翊清愣愣,终是端起药碗,一饮而尽,而后指向床铺。安成会意,一边招呼着内侍铺床,一边心里想道:“果然还是提许侯管用。”

  入了冬后夏翊清生过一场不大不小的病,烧了几日,嗓子便哑了。倒是尚能开口,只是白日里要去宣政处议事,晚间回到王府就懒得再说话。好在安成跟了他这些年,早已十分了解他,一抬手便能会意。

  这些年夏翊清已很少生病,祛毒之后身体逐渐康健,倒是让他松懈了保养,这一年多来朝事繁忙,前些年将养出来的精气神散去不少,吹过冷风,便发将出来。自觉不适之后,夏翊清给自己诊脉开药,本是不欲声张,未料他起烧那日正是朝会,勉强撑到朝会结束,准备恭送圣驾,只刚起身,尚未行过礼,便晕在了紫宸殿中。一众大臣内侍七手八脚将他扶起,才觉他身上滚烫。太后立刻命人将他挪到后室,一众医官与泽兰足照顾大半日才算将病情稳住。

  “累的。”

  太医这简单的两个字让两府宰执参政都有些自责,自寭王辅政以来,一些原本两府能独自处理之事他们也要送到宣政处去议过。大多时候寭王的意见与他们并无出入,但总觉有了寭王定论才算完整。

  寭王醒来先是召两府重臣安抚一番,道自己不过偶感风寒,不必担心。后又坚持挪回寭王府,同时亲拟请罪奏状,称臣下僭越,窃用紫宸殿后室休息,自请罚俸。这奏疏自然被太后发回,谕令寭王安心休养,病愈前庶务悉数送往寿康宫议过。然年底政务繁多,寭王不过休息三日便重回宣政处。他病未全好,两府自是不敢再想以前那般事事禀报,只捡些重要事情议过。寭王拖着个半哑的嗓子,白日里气定神闲地处理朝事,到了晚间则在寝殿之中处理着另外一件棘手的事情。